海鲜大礼包中的 淡水鲥鱼的营养和做法
海鲜大礼包中的 淡水鲥鱼的营养和做法
春节很多市民朋友选择海鲜大礼包作为馈赠亲朋友好友的年货食品,海鲜大礼包通常里面都少不了鲥鱼,鲥鱼做法和他的营养价值你知道吗?
海鲜大礼包中鲥鱼的百科
鲥鱼(学名:Tenualosa reevesii)俗称迟鱼,属辐鳍鱼纲鲱形目、鲱科、鲥属。鲥鱼,江海洄游型鱼类,其营养丰富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。而今天,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。鲥鱼 ,体长椭圆形,侧扁。长约24厘米,大者达50厘米以上。头侧扁,前端钝尖,口大,端位,口裂倾斜,下颌稍长,上颌正中有一缺刻,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。
鲥鱼(学名:Tenualosa reevesii)俗称迟鱼,属辐鳍鱼纲鲱形目、鲱科、鲥属。鲥鱼,江海洄游型鱼类,其营养丰富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。而今天,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。鲥鱼 ,体长椭圆形,侧扁。长约24厘米,大者达50厘米以上。头侧扁,前端钝尖,口大,端位,口裂倾斜,下颌稍长,上颌正中有一缺刻,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。鳃耙细密。鳞片大而薄,上有细纹;无侧线,体侧纵列鳞41~47;横列鳞16~17。腹部狭窄,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,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,腹鳍前为17~19,腹鳍后为12~15。腹鳍极小,胸鳍、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。背鳍17~18,起点与腹鳍相对。臀鳍18~20。尾鳍深分叉,被有小鳞。休背及头部灰黑色,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,下侧和腹部银白色,腹鳍、臀鳍灰白色,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。鲥鱼4~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,在江何的中、下游产卵繁殖。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,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。
海鲜大礼包鲥鱼的营养价值
1.鲥鱼味鲜肉细,营养价值极高,其含蛋白质、脂肪、核黄素、尼克酸及钙、磷、铁均十分丰富;
2.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,几乎居鱼类之首,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,对防止血管硬化、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;
3.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,能治疗疮、下疳、水火烫伤等症。
海鲜大礼包鲥鱼的食疗作用
鲱科动物鲥鱼的肉。鲥鱼又称瘟鱼、三黎、分布于我国沿海及长江、钱塘江、珠江等水系。获得后,除去鳃、鳍、内脏,不去鳞,洗净鲜用。
味甘,性平。能补脾益气,温中开胃。用途于鳓鱼相似。宜连鳞蒸食。鲥鱼肉嫩味鲜美,鳞下多脂,是名贵的食用鱼类,为江南席珍。鲥鱼肉味甘、性平,归脾、胃经;
有补益虚劳、强壮滋补、温中益气、暖中补虚、开胃醒脾、清热解毒、疗疮的功效
鲥鱼蒸后,以其流下之油,涂火烫伤处甚效。
《本草纲目》称鲥鱼“肉,甘平无毒,补虚劳。蒸油,以瓶盛埋土中,取涂烫火伤,甚效。”
《日用本草》:凡食鲥鱼,不可煎熬,宜以五味同竹笋、荻芽带鳞蒸食为佳。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鲥鱼甘温,开胃,润脏,补虚。
海鲜大礼包鲥鱼的适宜人群
1. 适宜体质虚弱,营养不良者、心血管疾病患者、小儿及产妇食用;
2. 多食发疥,故体质过敏及皮肤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;患有痛症、红斑性狼疮、淋巴结核、支气管哮喘、肾炎、痈疖疗疮等疾病之人忌食。
鲥鱼的“吃”文化
鲥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鲱形目、鲱科、鲥属,曾与黄河鲤鱼、太湖银鱼、松江鲈鱼并称中国历史上的“四大名鱼”,驰誉千百年。鲥鱼早在汉代就已成为美味珍馐,东汉名士严光(子陵)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,更使鲥鱼名满天下,严子陵钓鱼台至今仍是富春江上的第一名胜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对鲥鱼赞赏有加,称其为“惜鳞鱼”、“南国绝色之佳”,并做诗赞曰:“尚有桃花春气在,此中风味胜鲈鱼。”从明代万历年间起,鲥鱼成为贡品,进入了紫禁皇城。至清代康熙年间,鲥鱼已被列为“满汉全席”中的重要菜肴,当时首批捕捞的鲥鱼一上岸,即日便用快马日夜兼程,递送京城。
广东有句话: “春鳊,秋鲤,夏三黎”。 三黎即鲥鱼. 鲥鱼肉细嫩,脂肪厚,脂肪中有一层不饱和脂肪酸,在蒸熟的时候有一种独特的香味,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味鲜美,营养丰富,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.9克、不饱和脂肪17克,是我国名贵鱼类之首,亦为长江三鲜之首。 鲥鱼之说:鲥鱼最为娇嫩,据说捕鱼的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,就立即不动了。所以,苏东坡称它“惜鳞鱼”。况且鲥鱼不能离开水面,出水即亡,因此运往京师一定要快速行进,以保持其新鲜。著名评话家王少堂在他的《宋江》一书中,对鲥鱼的特性有段描述:“鲥鱼生得最娇。它最爱身上的鳞呀,它一声离了水,见风见光,随时就死了,活鲥鱼很不易吃到。鲥鱼称为鱼中的贵族,她自身中有一种独特的个性,鲥鱼雍容华贵,典雅清高,世人难得一窥其鲜活美貌,所以她那么得人喜欢的原因。
张爱玲女士曾经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:一恨鲥鱼多刺,二恨海棠无香,三恨红楼梦未完。足见鲥鱼的美味程度,堪比花中海棠,书中红楼。只是鲥鱼刺多,想必食用时,让食者异常焦急
每届春夏之交,端午前后,该鱼鲥鱼从海洋进入钱塘江,上溯至桐庐县排门山、子陵滩一带产卵,至此不再洄游,形成汛期。因其地有严子陵钓台,当地别称为“子陵鱼”。产后归海,其名即取其来去有定时之意。春江鲥鱼以唇有朱点者为上品,据说系严子陵用朱笔点过。
。